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的前提。应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能够就业、创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站在教师的角度,怎么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话题。11月24日,工商管理学院工企人力教研室按照教学要求召开教学研讨活动,就“大学生社会参与提升路径”进行研讨,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

教研活动中,宋磊老师指出所谓实践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反映个体合理运用自身已具备的知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它反映个体主体性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而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则是指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和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邢成才老师认为,教学应该突出以实践能力为本的培养模式,顺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以致用,深入实践”,学生的学习重在实践,这对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任俊峰老师提出,我们需要积极分析研究社会实践与专业、企业的结合点,更好地搞好学生的社会实践与专业的对接。我们应在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寻找与行业企业的切合点,调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用人需求,不断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才能真正地做到社会实践与专业的融合,达到社会实践增长学生专业能力和水平的目标,使学生更快地成为合格的一线需要的人才。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各位老师各抒己见,积极探讨提升学生能力的办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保驾护航。(图文/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