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下午,工企人力教研室全体教师齐聚402教室,探讨“后疫情时代”学生课堂心理适应方法,研讨会由赵亮老师主持。
研讨会上,赵亮老师认为,通过前段时间对线上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自觉性、共同解决学习问题的协作性、学习过程中交流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独立性以及学习状态的持续性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学习中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等也普遍降低,学生比较多地表现出焦虑、不稳定等情绪状态。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及电子游戏对于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明显的下滑等。

代丽芳老师认为,在做好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将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调适工作系统化、长期化,要认识到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学习是长期的,疫情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是长期的,疫情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改变是多方面且深入的。
荆梦阳老师认为:学校和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调适既要专门化、主题化、长期化,也要渗透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的激励、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活动的安排等,也都要考虑到疫情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权丽老师提出,要重视疫情所造成的学生学习心理影响和其日常学习中消极心理的叠加效应,采取更多鼓励性、社会参与性的措施,促进学生在更多的活动中养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和学习心理。宋磊老师对权丽老师的提法做了补充,他认为:针对性地创造学生参与的活动,促进彼此间更多的肯定,对于重建以后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
董玥玥老师认为,主动性差、自治力弱等本来是一部分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心理状态,这些都会受疫情下的特殊教学管理、学习环境等的影响而放大,从而对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习,对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与成长过程都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研讨会后,老师们一致认为,提前做好大学生学习心理变化方面的研究,做好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的调适等,是辅导员和教师们课程思政中责无旁贷的事情,要重塑学生学习信心,增强学习互动和交流。(供稿/工企人力教研室)